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少女的歧禱 / Stations of The Cross

德國電影,又是因為想聽德文而看。
另外因為他是針對耶穌過「苦路」的14個章節書寫而成,但電影內容多是對宗教的批判,正好一個對於慕道基督派教義,但又因為許多過度瘋狂的人而感到反感的我,很適合看的一部電影。

全片有14個長鏡頭,我本來以為運用了14個長鏡頭,沒想到是「只」運用了14個長鏡頭。等於每一個章節都在一個鏡頭底下完成。 因次很值得記錄下來。

Stations of The Cross

出處: 第一處 -  比拉多審判基督
場景:教會內的禮拜課
鏡頭:教室場景內以神父為中心授課,旁邊的孩子回答
意義:帶出瑪麗雅極端的宗教信仰,建立出瑪麗雅對奉獻生命伺奉主的想法,並被賦予要當「宗教士兵」的角色,勇於糾正錯誤。

出處:第二處-  基督背負十字架

場景:家人共遊美麗的山間小路
鏡頭:拍攝瑪麗雅一家人爬上山看見絕景
意義:帶出瑪麗雅的家庭組合 - 易怒擅長責怪瑪麗雅的媽媽、有問題生病的弟弟、懦弱的爸爸、寄宿如好朋友的的異國女子伯尼戴

出處:第三處 - 基督第一次被十字架壓倒

場景:學校圖書館
鏡頭:正拍瑪麗雅,背對坐在Christian前
意義:帶出新教教徒Christian 對Maria 信仰上的危害 - 新教與情竇初開。(並且以基督教的名號出現)

出處:第四處- 基督遇見母親

場景:瑪麗雅媽媽車內
鏡頭:正拍馬里亞語媽媽在車內對談
意義:帶出馬里雅母親借由宗教教條對瑪麗雅管教上的壓迫

出處:第五處- 外方人西滿幚基督揹十字架

場景:告解室
鏡頭:瑪麗雅在告解室裡的側面,對著神父禱告(看不見神父)
意義:「承」。瑪麗雅坦誠自己有點喜歡Christian,有輕微的非分之想。因此想違背教義與Christian接近。 但被勸說需要尊重教義(與家庭中的教義代言人:母親)

出處:第六處 - 聖婦為基督拭面容

場景:家裡餐廳
鏡頭:拍攝一家人晚餐上的樣貌
意義:瑪麗雅忽然的告解惹來橫禍。寄宿好朋友伯尼戴在瑪麗雅被母親責罵後,幫她拭淚。瑪麗雅被痛罵後下地決心要對抗新教。

出處:第七處- 基督第二次被十字架壓倒

場景:學校體育館
鏡頭:側拍學生們上體育課,跟隨著音樂繞跑體育館
意義:當瑪麗雅依循自己的宗教抵抗新教時,反作用力就是同學的霸凌。 大家都有宗教但卻尊重甚或是為了極端宗教的極端規則而改變大多數人的基本生活模式。 Christian 挺身而出幫助Maria 解圍。

出處:第八處 - 揹十字架的基督勸慰悲慟的婦女

場景:學校外,冷風中
鏡頭:瑪麗雅站在學校外的樹林中,Christian 從背後搭訕。
意義:瑪麗雅堅決拒絕Christian 的愛(與誘惑)。(準備「轉)),瑪利亞站在外面受到風寒。

出處:第九處- 基督第三次被十字架壓倒

場景: Confirmation 儀式中
鏡頭:瑪麗雅在座位上禱告與歌唱。伯尼戴在瑪麗雅身後作為見證人。
意義:瑪麗雅終於接受的confirmation,但他與親人(母親)的關係處與緊張後的疏離。 Maria 在這一幕因為身體虛弱倒下。

出處: 第十處-  基督被剝掉衣服

場景:醫院檢聊室中
鏡頭:從瑪麗雅背後拍攝簡聊室中的醫生與對峙母親
意義:(轉),瑪麗雅脫光衣服接受檢測,醫生一度懷疑是心理影響生理,但跋扈的母親認為孩子是自己的責任(與資產),不尊重醫師專業判斷。瑪麗雅與家裡關係可能仍緊張。

出處:第十一處- 基督被釘十字架

場景:醫院加護病房中
鏡頭:拍攝正臉的Maria 與側臉的伯尼戴。
意義:(轉) 暗示瑪麗雅想要貢獻自己的生命換取弟弟的健康。並堅持要領聖餐。

出處: 第十二處- 基督死於十字架上

場境:醫院急診室中
鏡頭:側拍病床上躺著Maria ,旁邊站的伯尼戴、晚到的母
意義:瑪麗雅堅決要奉獻自己給弟弟。 體現奇蹟:瑪麗雅死的瞬間,弟弟約翰吶忽然叫了姊姊瑪麗雅的名字。

出處:第十三處- 聖母懷抱基督屍體

場景:葬儀社
鏡頭:面對葬儀社的圓桌。
意義:堅信急診室中是奇蹟的瑪麗雅媽媽,堅信信仰不是個人自由,信仰就是真理。因為是真理所底大家都應該要接受。
意義:青春期的瑪麗雅身前曾經被多次責備不準靠近異教徒、懶惰、利用生病弟弟說謊等。但死後卻因為巧合的神蹟,被挑替他的媽媽認為是神蹟的一種展現。

第十四處- 基督被埋葬

場景:墓園
鏡頭:正在填補的瑪麗雅墳墓
意義:最終瑪麗雅犧牲自己換來生病弟弟開口說話(僅在瑪麗雅死去時)、換得神蹟的彰顯以及純潔的象徵。 但喜愛他的Christian 只能默默祝福她。

整片的鏡頭真的很工整。

對照教義後,發現這樣能被改寫為另外一個故事,編劇的功力真的好強。

另外震撼的一句台詞是,劇中的母親認為宗教是真理(無誤),所以無所謂互相尊重對方宗教這件事。既然是真理,只需奉從而不是尊重。 正因為這個宗教的這個觀念,讓許多溝通無法交流。(也難怪有人說國民黨是宗教,應該是這個邏輯)。

以宗教故事14章節發展成一個電影腳本,引經據典使用宗教名詞,最後在以宗教邏輯與宗教故事中的惡,對過度宗教狂熱,不明事理、扼殺人生、剝奪自由作為打臉,就算是慕道者我也看得十分開心。 宗教嘛,是心靈寄託、是真有造世主,但絕對不是另一本教條。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聖經是人寫的,人世間當下社會文化標準的真對錯,身為人的對錯,才應該是最大的準則。




2011年1月15日 星期六

2011電影紀錄。

January
正經好人 2011.01.15 @ home alone
真愛零距離 2011.01.19 @ home alone
沒有耳朵的兔子2 Zwei Ohr Küken 2011.01.24@home alone
初戀那件小事 2011.01.27 with 小班

February
胡士托風波 2011.02.03 @khh home alone
飯飯之交 2011.02.09 with Abella and Maggie
性福拉警報 2011.02.12 @ home alone
名媛教育 2011.02.13@home alone
到坎特貝羅去提親 2011.02.19@home alone

March
愛是唯一Across the Universe 2011.03.03 @home alone
黑天鵝 2011.03.13 with Ivory & chin
愛上草食男 2011.03.25 @home alone
愛情對白 2011.03.27 @ home alone

April
我愛故我在2011.04.04 @Khh home alone
糯米歐與朱麗葉 Gnomeo and Juliet 2011.04.08 with Ivory
藥命效應 2011.04.14 with Robert and Kasper

May
海盜電台 2011.05.02 @home alone
殺手少女的奇幻旅程 2011.05.04 with Robert
阿蒙正傳 2011.05.15 with Cherry, Gloria, 小外

June
噪反城市 2011.06.01 with Kasper
幻想戀愛 2011. 06.12 with Manda
超級8 2011.06.23 with Kasper/ Gloria
樂活俱樂部 2011.06.25 @home alone
命運化妝師 2011.06.26 with 小班
變形金剛3 2011.06.29 with digital agencies

July
特務間諜 SALT 2011.7.20 @home alone

August
午夜巴黎 2011.8.4 with Ziv
2011.8.7 with Penny/Sunny/Milly/ Kay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For me, something to remember.

Dolce far niente.
無所事事的愉悅。

如果想他,告訴他你的想念與感覺,然後放下。

Nothing lasts, nothing ever.

冥想室在你的心裡。

當一個男人跟你求歡的時候,他有因為你的小腹要你離開過嗎?
裸女躺在床上她們跟贏了樂透一樣!

15歲開始我不是跟男孩交往就是分手,我沒有時間給我自己。
我想要重拾我對食物的感動,找到自己。

Having a baby is like having a tattoo on your face.
You will have to live for it.

Dear God, please please please, let me win the lottery!
Dear son, please please please, would you go buy a ticket?

It's time.





2010年2月1日 星期一

2010年電影紀錄

January
聽說 (事實上看了兩次)
怪獸大戰外星人
麻吉伴郎
福爾摩斯
東京狂想曲
阿凡達
Run, fat boy, run
Sydney White 白雪新鮮人
Julie & Julia 美味關係
空氣人形

February
男女生了沒
愛情限時籤
四百擊
艋舺

March
末路浩劫
愛上你 愛上我
百萬元女孩的眼淚日記
型男飛行日記
魔境夢幻
失憶薇若妮卡
爆料大師
情不自禁愛上你

April
蘇西的世界
我的瘋狂書迷
帥哥西裝
一頁台北
帕那大師的魔幻冒險

May
鋼鐵人2
第36個故事

June
情人節快樂
玩具總動員3
刺蝟優雅
2009月球

July
情人節快樂(又看了一次)
特務行不行
乘著 光影去旅行
野獸冒險樂園
全面啓動

August
愛情專賣店
約她去看崩逝光景
好孕臨門
巴黎男人香

September
陽光練習曲
房事告急
珍愛人生

October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事實上看了兩次)
台北星期天
絕命終結站4
敗犬求婚日
愛情謊言

November
愛在此時(Just Wright)
發現心節奏(Fish Tank)
告白
惡棍無賴
南極料理人
重量級拖油瓶
怪咖俱樂部
就是愛革命
大叔的哈雷日記
蚊帳之家
黑市換換愛
東德男孩征美記
請參加我的告別式
天倫之旅

December
社群網戰
柏林地下情
紐約遇到愛
愛找麻煩
三個傻瓜
守護者
宅男卡卡

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2009看的電影

2009 看的電影:

Jan.
魔幻時刻****
雙面薇若妮卡
女人至上
我的母親


Feb.
七日之癢
K歌情人
烏龜游泳 意外迅速
購物狂的異想世界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13 to 30
惡魔教室
出軌

Mar.
自由大道 Milk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適合分手的天氣
Yes Man
Ugly Betty S.2 01~15
送行者
為愛朗讀

Apr.
櫻花盛開時*****
Ugly Betty S3. 01~07

May
東京奏鳴曲
夏日時光
海灘
熟男我愛你

June
當我們gay在一起
馬達加斯加2
來約會8
彩虹下的幸福

July
愛婚了
屋頂上流浪

August
天外奇蹟
新娘大作戰
開麥拉驚魂
家鴨與野鴨的置物櫃
松鼠自殺事件
DMC 重金搖滾雙面人
瑞秋要出嫁
我的人魚女友
海鷗食堂

September
玩美女人
騙行無阻
惡棍特工
我恨情人節
小姐好黑
搖滾吧!爺奶!
我的藍莓夜

October
巴黎單身派對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
神鬼交鋒
沒有耳朵的兔子

November
短片: Rip-0ff
短片: In vivid details
當哈利遇上莎莉
超級魔幻師(The great Buck Howard)
今年不做愛
該死的艾瑪
無語之冬
阿基里斯與龜

December
戀夏500日
2012
舊愛找麻煩
時尚惡魔的聖經
魔法玩具城
紐約我愛你
反戀愛主義
特勤沙龍
醉後大丈夫

心頭好:
魔幻時刻
惡魔教室
自由大道
送行者
櫻花盛開時
家鴨與野鴨的置物櫃
海鷗食堂
惡棍特工
我恨情人節
阿基里斯與龜
搖滾吧!爺奶!
我的藍莓夜

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

神的孩子都在跳舞的Deja Vu

最近獨自一人走路的時候,腦中總會出現一些片段的deja vu
是那片慕了村上名去看,但卻不怎麼妙的電影"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劇情很不妙
但影像,行走的他,常在我獨自穿越巷弄時浮現










而有些魔幻時刻,當我看著夕陽,獨自一人,
或是拿起相機想留住魔幻,他又如此浮現









不懂為什麼,沒有關聯,但忽然懂了那些影像訴說著:

這,就是 一個人的聲音。

2009年8月5日 星期三

近期想看的電影

海鷗食堂
搖滾吧爺奶
停車
沒有耳朵的兔子
與巴席爾跳華爾滋
醉後大丈夫
I love you, man.

哈利波特

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送行者

最好的片子是一開始笑, 最後讓你不自覺得拼命落淚

送行者我看到

1. 本來看到一大堆的死人與儀式, 冷冽的天氣, 我對生命失望想結束一切, 後來想想應該是要活得更有力量才是

2. "生命裡以為是夢想的東西, 或許不是那麼一回事?"

3. 執業的專精與認真過度的美麗

4. 送行者職業的端正性. 我記得台灣對禮儀師沒有什麼歧見, 沒想到日本有?! 還是是戲劇張力?

5. 我承認一切過度矯情, 是很多的死堆疊出來. 但我覺得導演的功力恰到好處, 一切讓我默默流淚, 旁邊抽衛生紙與歐巴桑破壞氣氛醒鼻涕聲一堆

6. 為什麼人生之時不是骯髒的, 死之後就是骯髒? 他都還是他, 不是嗎? 洗死掉的身體的, 根洗活著屍體的, 為什麼洗死掉的要被批評?

我哭了大概六段, 什麼都哭, 本來想回家大哭一場, 沒想到回家途中接了兩通電話, 意外的也排解調這幾天那個沒人能懂得哀傷. 我不是呆子, 要說幾次, 終於最後的最後, 至少有一個人聽懂了

為愛朗讀

如果以為「為愛朗讀」裡面有為了愛而悉心為對方朗讀,那一開始是並沒有的,只有為了做愛的愛而朗讀的。

我預期的感傷與深刻在這片子看到終了之時都沒有出現,性情中人如我,在片段中都沒有任何想哭的氣氛。總覺得這一切來得太快,都沒有參加琢磨,在我還不知道兩位主角的個性模樣(甚至姓名),他們就已經上了床。(後來才知道這是要描述那段愛,蒸氣式的燙手與熱烈到先有了肉體,才有了心靈)

不喜歡劇中設定在德國,所有人卻沒有交代背景地矯情地用有德文口音的英文在對話著。(因為我念德文嗎?) 在拉丁語與希臘語都會念發拉丁與希臘語的音,唯獨德文好像全選取代一樣,在提到德文課時,全部用英文發音,這點弄得我很不舒服地不解。

或許是預告片剪得太好了,我以為兩個人在閱讀中有深厚的愛意,也以為剪出來的納粹審判片段是恐怖過程後的交代與縮影,增加了女主角邪惡與衝突的不正當性。但剪出來的就是全部了。

兩個人都有說不出口關於自尊的秘密。因此互相愧對了對方。 我沒有看到復仇,也沒有看到互相傷害。但很清楚知道這兩個人對於那個羞愧的,看得比生命還重。

一開始時男生付出了比較多的感情,希望在初戀的肉體慾望中也找到寄託,但失望了。後來,女生付出了比較多的感情,希望在這唯一能掌握的依靠中,獲得感情的寄託,也失望了。

後來的那段朗讀,我想才是真正的為愛朗讀。為了發自內心的愛意,淺淺的,影響深遠的。

而女生的個性奇特到我不敢相信的倔強。 身為納粹守衛的她非常相信自身職位的責任與負責的正當性。完全沒有其他道德的是非可以左右他對固守崗位的固執思考。 當生命消逝在眼前時,所顧慮的仍是自身責任的監守,勝過對其他同人類的憐憫與同理心,甚至反問法官,如果是他是守衛,會怎麼做? 納粹對人生命威脅的破害,真的是十分大(可惜戲裡一點都沒有描述,如果不是真的去過集中營的體驗屋,我想我也不會理解)。

而最後男主角問她: Have you learned anything in the prison? 饒富意味針對人性與人生的問題。沒想到她回答了: I've learned to read.

親情三部曲

最近看了好幾部電影都是關於親情X生死

《送行者》直接面對死亡,你可以多坦然? 所有呼吸時候正當的,在呼吸中止那一刻起,莫名的被汙名化,令人無法直視。對生命最後一課、自我的重新反省。煽情的面對各種死亡,還有各種情感後面的泫渦。

《當櫻花盛開》關於夫妻之間的情誼,關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疏離。夫妻間的主控與退讓,犧牲與奉獻,父母的大我小我、大愛小愛。子女的自我與父母間的拉扯。雖然是開放的西洋觀點。所有衝突安安靜靜重重的刺痛最柔弱不能被碰觸的點。沒有過多煽情的,卻從頭到尾的潸然淚下。每位子女看完後都應該反省。

《夏日時光》不只父母與子女間互相交錯開的期望,我期望的與你需求之間的滿足落差。家庭權威消失後新家庭的開始與舊家庭的瓦解,童年與晚年的拉扯,手足間的疏遠。那些隨著時間過去,不可抗拒的發生引發無法挽回的不可抗拒的發生。不夠深刻,或許我的人生沒有這課。

可以找時間看看私組親情家庭三部曲。<